查看原文
其他

作死!桂纶镁新片,女版荒野猎人?

2017-04-18 ChrisKirk 看电影看到死


作者| ChrisKirk

公号| 看电影看到死


恰巧在看《德布西森林》之前刚刷完《山田孝之的戛纳电影节》,其中河濑直美对山田的《污秽森林》构想提出犀利评价:你不会以为在标题中随便塞个“森林”就能得奖了吧。其实这句话对《德布西森林》也同样适用。


▲河濑直美的犀利评价


时隔一年回归大荧幕的桂纶镁选择以《德布西森林》重新定位出发,显然不是明智之举。去年错失金马影后提名便是最好佐证,虽然仍有不少声音试图为其平反,但在观看完毕之后确实令我产生了生涯低潮的想法。


我们反观同样是金马提名遗珠的余文乐,首先在对剧本的选择上便胜出许多。虽然他在《一念无明》中的表现算不上完美,但作为挑战自我的转型之作,余文乐无疑已实现了突破。


▲余文乐在《一念无明》中有精彩表现


近年来诸如《德布西森林》这般的文艺片在台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但无一例外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“旧文人思潮”。如果将林嘉欣凭借《百日告别》一举拿下金马影后视为一个节点的话,那么之后此类电影已显疲态。


当我们认真地审视每一部此类电影,我们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对着空气自怨自艾,电影没有情绪支点,观众只会忸怩不堪。这与内地的“伤痛文学”似乎有一种呼应关系,都是作者把自己视为中心人物的惺惺作态,从这个角度上讲,我们似乎可以将其称为“伤痛电影”。


▲《百日告别》可以视为“伤痛电影”代表作


影片《德布西森林》中大量引用德彪西的钢琴曲,并且在片名与开头都对其做出致敬,足以看出导演郭承衢的不凡野心。但在满溢的钢琴曲下导演到底想要传达出怎样的思想,这在剧情的推动下逐渐变得模糊起来。


当剧情越往后推进,我便越加产生出一种“导演不是郭承衢,而是德布西”的错觉。当音乐喧宾夺主成为主角,甚至导演也被音乐的情绪左右的时候,这已经不能算是电影的胜利了,这只是音乐的凯旋。



导演在片中不断地切换着大远景和大特写(后半部分尤为明显),试着通过剪辑将人物与环境进行融合,没想到反而弄巧成拙。一味的注重情绪渲染,却全然忘记将完整故事情节进行铺陈展开,在桂纶镁几次歇斯底里的呐喊之后,观众感受到的也只是茫然而已。


虽然电影对人物过去有一定的暗射,人物行为中也能体现一二,但如果将所有的猜想全部抛给观众的话,导演想传达的思想是否会在中途瓦解,观众所理解到的是否与导演所想存在偏差,这是作为观众必须考虑的问题。


▲思想的阻隔,感知的中断


这也就是为什么上文提到余文乐在剧本的选择上胜出桂纶镁的原因。《德布西森林》缺少一部标准电影,无论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应有的剧情阐释,导演只是自顾自地往作品里强塞入自己的想法,让演员产生“演得过瘾就是挑战”的错觉,最后却只是故步自封。


而黄进的《一念无明》至少做到了把故事讲通透,在服务剧情与情感的同时让演员自由发挥,从而才迸发出更多可能性。


▲演员只是导演满足欲望利用的工具


如果把环境(森林)抽离出来单独进行考量,我们可以从同类型的《鸟类学家》、《丛林法则》中找到一点对比和灵感。在《鸟类学家》中,男主在森林中意外迷路,偶遇土著文明和耶稣男子,进而延伸出一段猎奇的人生经历。


在导演对魔幻森林的渲染下,观众便乐于接受一切,静态动物与死而复生的超现实段落也显得平常起来;而所谓的情绪支点,其实早在影片最开始就混合着前提有了暗示,到了后半部分导演更是将自己塑造的世界观进行直接的正面描写,这也是《德布西森林》严重缺失的精神内核支撑。


而《鸟类学家》走得更远的一点还在于,他很明确的指出了借喻对象,让观众尽情猜测,在提前剧透亮点的条件下仍能持续刺激观众的观影体验。


▲《鸟类学家》中的魔幻森林


还有《丛林法则》则更像是导演的玩心之作,虽也涉及到“森林”意象,但相较《鸟类学家》的避世情结,《丛林法则》更像是为观众提供处身法外世界的乌托邦,并在欢腾闹剧的背后冰冷的讽刺着社会。


在《丛林法则》中,动物的出现像是精心安排却不显露山水的性暗示,两场赤裸的性爱过程则将这份暗示做出了最直接的刻画。而当我们努力回想《德布西森林》中的动物隐喻的时候,除去夜晚水下的挣扎恐惧便只剩下母亲腿上的伤口,从整体上看,这一切更像是为了服从导演的恶趣味而故意设置的死亡。


▲《丛林法则》:原始族群与现代思维的冲突


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,女主进入一间遗世木屋,从这里开始影片才真正开始变得有趣深刻起来。我们可以将其与《鸟类学家》中的土著文明和《丛林法则》中的原始部落进行横向对比,如果说这些都是主角内心的映射,那么在《德布西森林》中的这份映射,无疑是最柔弱、最强烈的。


影片《鸟类学家》男主最后步入城镇,《丛林法则》中男主最后回到丛林,到了《德布西森林》,小木屋变成了女主内心独创文明的具像化呈现,是自我心中残存的靡靡之音,并且她用心的保护着仅剩的庇护所,此时配合着强烈的《Claire de Lune》钢琴曲,导演终于走出了第一步,捕捉到了类土著文化碰撞的冲击感。


▲《德布西森林》中有主角的独创文明


对于《德布西森林》的戛然而止,观众纷纷表示惊讶疑问。薄纱背后的人脸始终处于无法看透的状态,随之而来的也只是短暂的固定镜头。结尾此般的诗意呈现似乎否定了前期铺垫的整体,沾染了些许东方神秘色彩,兀自形成一段完整的影像。但是我也想着,如果不这样结束,我们好像也不能期待更多。


▲小镁还是美美哒!



作者| ChrisKirk;公号| 看电影看到死

编辑| ChrisKirk;转载请注明




看 电 影 看 到 死

  征 稿 启 事  

(具体详情,请戳下图)



1.本次征稿由“看电影看到死”联合“鲸鱼放映室”发起,与其他任何机构无关。


2.征稿范畴: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所有参赛及展映片,其中热门电影优先,比如《怒》《盲·道》《肉与灵》《罗莎妈妈》《杰出公民》《人生密密缝》《错乱的一代》《家族之苦2》《临渊而立》《牛奶配送员的奇幻生活》等等。


3.征稿对象:面向所有参加今年北京电影节的影迷;假如你是通过其他渠道观看,也可以参与投稿。


想看更详细的,请戳:【征稿启事


【 近 期 热 文 】


迷影福利!送你一张FIRST的船票

撸完男神床戏,再来看看怒的根源

悼松本俊夫:蔷薇落葬,墓园沉没

惊艳!第70届戛纳电影节提名名单

豆瓣9.1, 小品王演绎另类霸王别姬

岛国暴力团:打不死我,我打死你

哔五次!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名单




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

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

名人荐片|活色生香|花园 | 吉光片羽

看死观影团|鲸鱼放映室|看图猜电影

影史札记|台词时刻|影人访谈|资源共享

合作投稿 | kdykds@163.com


喜欢请关注公众号:看电影看到死

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

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

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,

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.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